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研究院动态 »正文
从厉以宁等委员谈毕节扶贫看民生之重

两会310日安排的集体 采访活动中,厉以宁等四位政协委员谈到对贵州毕节的扶贫,情真意切,充满了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关爱。毕节扶贫,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民主党派也积 极参与,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政协会议安排的两场大会发言,共有30位委员登台咨政建言,初略统计,除了经济建设、祖国统一等话题外, 民生的话题就有十五六个,占了一半多。例如梁燕君、叶慧丽对当前物价上涨的看法和建议,郑家纯关于完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的意见,何维代表农工党关于加强村 级卫生室建设的建议,吴正德就促进公正司法提出的几点建议等,都与公众的期盼密切相连。

 

  从古代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现代 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个大写的“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个爱护人、尊重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个维护人的基本 权利、用制度保护每一个人正当权益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民政协围绕大局,建言献策,其“大局”就是国计民生。政协委员议民生、论民生,为国家解 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出谋划策,对于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为人民群众所欢迎。

 

  年年开两会,年年都应该有进步。从每年两会 的关键词上就可以看到进步的轨迹。几年前,十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有媒体就把关键词定位于“民生”。此后的几年,“民生”的出现频率一直居 高不下。民生,体现了党中央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国家的决策方向。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假如民生问题成堆,公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等一直被人诟病,还谈 何进步发展?高层高度关注民情民意,锲而不舍地解决民生问题,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宗旨。

 

   民生的声音不会仅仅限于两会,两会传达的信息将会辐射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如同人们天天呼唤民主法制一样,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民主法制的理念正在不 可阻挡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细胞里去。当一个执政党把公民的事情当作大事,当所有的官员都把群众看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民生的议论和建议就会逐渐变成法律和 制度,变成政府的习惯和社会的日常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积极参与和呼唤的,不仅是各级代表委员,还包括我们每一个公民――你、我、他!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互联网+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