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昭通地区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国家重点扶持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昨日,在昭通市闭幕的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通过了《中国可持续战略发展论坛昭通宣言》,共同表达了把乌蒙山片区建设成中国终结贫困示范区的战略愿景。
扶贫一定要跟生态建设放在一起,光提高人均收入,而没有生态建设,环境破坏了,资源枯竭了,这样抵消了人均收入。
十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昭通举全市之力进行产业大开发,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持、安居工程、社会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届论坛呼吁,基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乌蒙山区列为重点扶贫地区,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将建立六大扶贫机制纳入国家新一轮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层面,建立财政专项扶持、产业政策扶持、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央企挂钩帮扶和沿海地区对口帮扶六大机制,推进减贫程度。
把促进城乡发展和促进劳动力就业作为推进扶贫开发重大举措,在土地、税收、金融上实施重点扶持,支持昭通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量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贫困片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建议把乌蒙贫困山区列为全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予以扶持发展。
论坛宣布,第四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将于2013年上半年或者第二季度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
展望
昭通市市长王敏正:昭通将迎来脱贫“黄金十年”
昨日,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敏正生动论述未来几年内,攻坚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
王敏正把改善民生向前推进,提出要实践“民生资本论”,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来说,应引导资本流向,赋予资本以道德属性,将脱贫致富、发展民生、改善民生的意志赋予资本运行全过程,引导和汇集各方资本,使其成为反贫困工作的重要推手。“我相信,资本一旦和民生结合起来,资本就摆脱了贪婪的面孔,就在道德上和华尔街划清了界限,一下子变得可亲可爱起来。”王敏正精彩论述。
王敏正表示,要决胜“扶贫上甘岭”,就应推广和放大“毕节试验区”经验,出台区域振兴规划,并把乌蒙山片区建成世界级扶贫开发示范区。
据悉,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乌蒙山片区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昭通将迎来决战贫困的“黄金十年”。王敏正高兴地对与会嘉宾推荐昭通时说:到2011年6月底,昭通连接11个县区的8条二级公路将全部竣工,初步告别“行路难”现状,并将继续完全夯实昭通脱贫致富的基础。把产业培育着力点放在扩大开放上,让乌蒙山片区贫困人口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实践“民生资本论”,实现昭通伟大复兴,形成若干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昭通建成云贵川三省接合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大西南物资南下出海的重要集散地和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前沿城市、川渝两省市的生态后花园。
据悉,在昭通任职3年,不久后,王敏正将到国家国防科工局交流任职。
专访
厉以宁:扶贫不单提高收入,要让地区有活力
听一堂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大课,北大学子要排队等候入场,即便坐在地上听也是常事。昨日,厉以宁教授在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闭幕式后,在会场外受到了众多媒体记者的“堵截”,面对记者的提问,厉以宁风趣地说,“北大学生听我的课,有时候我自己都进不去会场。”
扶贫:不能靠破坏环境提高收入
记者: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明确加大对乌蒙山片区的扶持开发力度,请问国家应该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厉以宁:我们扶贫提高居民收入实际上不是最终目标,要让这个地区有活力,成为一个将来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另外,扶贫一定要跟生态建设放在一起,光提高人均收入,而没有生态建设,环境破坏了,资源枯竭了,这样抵消了人均收入。
这次的昭通宣言希望能够解决乌蒙山片区的贫困问题,这个地区和贵州、四川相邻,相互之间对外的通道应该加快建设,经验可以互相推广。相信推动十二五规划中,假定国家能够把乌蒙山片区作为一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一定是大大有利于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论坛:考虑山区如何扶持新兴产业
记者:在您倡导并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至今已经举行了三届,我想问一下,这个中间有什么样的故事,意味着什么?
厉以宁:天津的滨海新区论坛,通过学校、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共同来探讨扶贫事业,第二届就是在贵州毕节开的,刚好是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主要是总结了毕节试验区20多年来的经验。这次是第三届,主要考虑到在一个贫困山区怎么样出主意想办法能够在发展上、怎么样加快解决就业问题,怎么样使这个地区能够成为输出有素质的劳动力的地区。
民间资本:总部可设在西部地区
记者:这几天您不辞辛苦在昭通考察调研,请问您在实地考察鸭子塘扶贫开发情况后,您认为民间资本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将有何作为?
厉以宁:根据在这几个地方考察,一定要让民营企业更好的参与到当地,我在楚雄、昭通都看到一些例子,民营企业的参与对于当地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解决当地农民收入提高问题,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这三点应该充分肯定。鸭子塘等扶贫模式有特点。比如昨天看了一个点,农民的土地入股,农民又能够得到工作。再看整村推进,村舍下面有店铺,自己也成为非农经营,昭通扶贫既利用了外地的经验,也自己创造了经验。建议一些企业总部可以设在西部地区。
贵州试验区:条件更差但改革很快
记者:您亲自参与的毕节试验区在国际上的反响和声誉如何。这次很多专家提出了将乌蒙山片区作为全球或者中国的一个扶贫终结试验区,您觉得这个设想本身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厉以宁:成立一个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试验区我觉得可以促成它的实现。至于毕节试验区20年变化是大的,现在经济实力上升到贵州第三名,仅次于贵阳和遵义。贵州毕节的自然条件和它的人口承载量比昭通要严重,平原坝比昭通要小,全是山、缺水,交通不方便,扶贫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搞了20年,毕节试验区有些改革非常快,今年春旱,就容易引发火灾,林权改革到位,农民全都上山主动护林,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本报记者 李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