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研究院动态 »正文
留得青山在,咋能变金山

留得青山在,咋能变金山?

20180102日来源:《经济》杂志

守住了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这是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记录下的朴素语言。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以“五个一批”工程为主的脱贫措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贫困者从青山中要来更多真金白银。生态扶贫还与其他扶贫方式相结合,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但生态扶贫还是个新生儿,如何进一步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将无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有形的财富,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资源转资本,资本创财富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当环境承载能力得不到增强,村民就会陷入为生存而破坏生态、为生态而不能生存的怪圈。
  全面实现小康,两个短板就是脱贫和环保。生态扶贫恰好把国家这两项重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是突破现实扶贫减贫瓶颈,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可持续脱贫,防止返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同时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的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目标相一致。
  “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是构成财富创造的基本要素,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向《经济》记者表示:“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开发扶贫,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一个概念。是将资源资产、资本、财富有机统一在一起,通过有效转换实现资源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最终实现扶贫目的的一个概念,它是通过资源资产到资本再到财富的价值确认-实现-保值升值进而实现减贫目标的一个概念,它有别于传统单纯性开发式扶贫中基于增量收益扶贫的做法,更加强调资产性收益,强调增量收益与存量收益并重扶贫的一种方法。”
  雷明同时强调,要勇于、善于、专于、精于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转换,打造切实可行的自然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绿色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减贫和绿色发展的共赢。只有将资源变为资本,资本创造出财富,才是减贫富民的根本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关键要看怎么吃?
  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在于怎么吃。不能让贫困群众守着绿水青山饿肚皮,更不能让保护者吃亏。关键在于转换思维,在创新机制方面下功夫。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