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研究院动态 »正文
厉以宁: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2018.12

厉以宁: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原标题:厉以宁: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IMG_256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为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作视频演讲。在此之前他已连续7次出席中国经济论坛并现场作主旨演讲。

  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2018年《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举办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我已经多次参加中国经济论坛,这个论坛很能反映当前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我们在经济方面应该着重在哪些方面努力。所以我很高兴通过中国经济论坛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和大家沟通及探讨。但是很对不起大家,因为我感冒没好,只能够通过视频讲出自己的看法。   

  当前考虑经济的重点在哪里?是结构性调整。因为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如果单纯地看经济总量,很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举一个例子,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当时是全世界GDP最大的国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位置远远超过英国。但是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结构,而不是总量。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的GDP构成都是一些日用品,在GDP当中我们能够出口的是丝绸、茶叶、瓷器和桐油等,中国出口的棉布也是手工制作的棉布。而英国不是这样,英国的主要产品是火车、武器等,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技术产品。

IMG_257

IMG_258

IMG_259

  2018年1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家中书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为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录制视频演讲。

  相比之下,当时中国经济的特点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中国是一个以手工业品为主的国家,而英国是以火车等近代技术为主的国家,即便是英国的农村,也都是一些工厂,这跟中国的差别就大了。中国为什么不进行结构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作为天朝大国,能够把经济发展得很好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了,因为在当时,国际上都是把现代工业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即便到现在我们来看结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尽管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发生的,可是当时英国的技术中国远远跟不上。中国只能够在当时的基础上从头做起,来购买一些机器。那么,中国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是加快现有技术的推广,如果没有现有技术的推广,就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来调整结构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变化是非常快的,中国一方面需要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一定要选择我们最需要的来做。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现代技术。在讨论现代技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设法在人才方面转变。人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经济结构的转变实际上和人才的转变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转变了人才,能够懂得现代技术,就能加快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重大的障碍摆在面前:究竟是什么在阻碍我们的发展?是旧的发展方式,因为旧的发展方式延续了这么多年,我们也已经习惯了;但是这样是不行的,旧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有新人才,才有新技术,才有新产品。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对我们来说,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把新技术放在前面。因为经济变化是很快的,如果我们不把结构的改善用新的生产方式来做,我们在跟其他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仍然是走在后面。所以,对中国来说,一定是要把人力资本的加快培育,作为重要的政策来做。可以把国外留学的人才引进回来,把这些留学人才在国外学到的新技术在中国推广开。在国内做不要怕失败,失败还是可以有办法去挽救,主要是要有新的思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快地成为世界的工业强国、技术强国。

  新技术的推广很重要,但是怎样把推广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在谈新技术的时候,不要忘记现在的很多新技术首先是在军工部门产生的,没有军工部门,新技术的产生会比较慢。这涉及到保密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现在已经有些地方把军工和民用结合在一起了。2018年上半年,我到江苏考察高科技产业,发现江苏就是将民用融入到了军工生产中。这是我们的成就。既然新技术是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就不要怕人家说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继续提高。因为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一定要有新的优势,在军工与民用互相打通的情况下,我们的步伐会更快一点。 

责任编辑:张岩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