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策解读» 地方实践 »正文
陇南康县着力打造“旅游扶贫的陇南康县模式”

    近年来,康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群众的增收致富,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联动”模式

  康县带动旅游项目开发和农特产品销售,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中,如长坝花桥打造了集乡村养生、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培训服务中心、集散基地和房车营地,可增加260多名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发展5家农家乐和14家农家客栈,贫困户可通过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通过提供土鸡、蔬菜等原材料收入5000多元,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效果。

  “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模式

  由农家乐、农家客栈成立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变普通农户为特色民宿,变田园景观为体验乡村,全县300多户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可直接带动700多户2400余人参与服务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多户1300多人,每户增收1.52万元;间接带动3500多户从事种植和养殖,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0多户,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

  “支部+双联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

  康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双联单位和企业的联动作用,由村支部主导成立旅游公司,双联单位支持帮助,发展扶贫旅游产业,年终按照经营状况分红。如城关凤凰谷旅游度假公司,去年实现收入130万元,其中19户贫困户分别从集体股中各分红3000元,分红扩股大会图片入选新华社2015年国内十大新闻中“中央确定7000万人脱贫目标”配图。

  “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

  康县采取能人大户主导,联村单位帮扶,民间资本注入,群众主体自筹,成立乡村旅游度假公司,吸纳贫困户加入,开发旅游商品,发展旅游产业。如大水沟村利用中国最美村镇金字招牌放大品牌效应,成立了酒坊、醋坊、刺绣等10个作坊,带动16户贫困户26人就业,每人每年增收3000多元。

  “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

  康县发挥“互联网+”和政务微信微博的优势,建成了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网店627家、微店385家,电商企业16家,物流快递企业15家、配送服务点35个,带动就业1450人。特别是借助电商平台,以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形成,宣传营销木耳、花椒、蜂蜜、根艺、盆景等旅游产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拓宽增收渠道。全县乡村旅游已带动8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32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户5000多户,占全县建档立卡户的41.7%,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