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策解读» 地方实践 »正文
开拓增收路助力山村奔小康

 

    在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有一群人为了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他们盯住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谐稳定三大任务目标不放,克服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不利因素,凝心聚力和这里的村民们一起埋头苦干,他们就是市委组织部“五帮”工作队。

  咬定“精准”,制定帮扶计划

  去年1218日,市委组织部“五帮”工作队进驻观音堂村。

  调查摸底,分析现状,掌握民情,制订计划……在做好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工作队和村委会一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一边因地制宜制定出产业发展脱贫计划。

  观音堂村四组、五组分散偏远山上,农户以往都是靠天吃水。屋后挖个坑,铺层塑料布,就成了家里的水窖,一家老小吃水全靠这口水窖,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为此,工作队争取到27万元的国家安全饮水项目资金,在村里的四组、五组修建了70余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200多村民的饮水难问题,同时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了解决农户灌溉难题,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50余万元,硬化整治了三组2563米沟渠和千米河道,建起了漫水桥,既方便了农户出行,又解决了农民种地用水难题。

  为制定出适合观音堂村的产业发展计划,市委组织部“五帮”工作队与有关专家一起,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研,共谋扶贫之策、共寻扶贫之路。通过调研,扶贫小组与有关专家最终一致认为:观音堂村地处中国有机谷核心区,脱贫致富一定要瞄准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高、带动范围广的优势产业。

  任何地方只要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为此,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成佳刚、副部长刘国安多次带队到观音堂村,通过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督促他们强责任、强班子、强功能、强实力、强规范,消除等靠要思想。

  用好每一寸土地,能手带动抓产业发展

  不久前,观音堂村在外打工的村民们都收到了来自村里的一封信。信里不仅有问候,还有机遇和期盼!

  这是“五帮”工作队联合村委会致流动党员、外出务工者的一封信。信中表明,自去年底全市开展“五帮”活动以来,为村里加快脱贫致富带来难得机遇。并希望在外游子以各种方式为家乡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观音堂村全村3171018人,有劳动能力的600多人中,外出务工人员就达368人。“出去打工的在外面见识多,有一定经验积累、资源积累,鼓励他们回村创业,不仅希望他们带头致富,还能够带动村里其他村民一起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周中华说。

  三组村民周茂全在外打工近十年,是个“能人”。“打工钱现在不好挣,不如用手里掌握的技术和村里的资源以及党的好政策,发展土鸡养殖。”周茂全在村里考察后发现,村里只有两三家相对专业的养鸡户,并且规模也不大。今年4月,周茂全在屋前腾出空地搭建了600多平方米的鸡棚,进了10000只“滩南王”土鸡苗,开始了养鸡“事业”。由于只喂包谷、麦子,他家的纯正土鸡存活率达到97%以上。“销路是不愁的,这些鸡一年可出栏两批,第一批这个月就可以出售了。一只鸡的纯利在6元到8元。”周茂全说,他有信心将养鸡事业发展壮大,然后带动周边的乡里邻居共同致富。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土鸡村”。“观音堂村尽管可用的土地不多,但是闲置流转的土地多,所以在抓产业产品的过程中,就是要把每一寸土地、每一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成佳刚在该村调研扶贫工作时强调了这一观点。

  告别小打小闹、自给自足,转向规模经营,发挥最大效应。按照这一理念,村里的致富能手围绕荒地荒坡山场,有机生态种植、养殖做文章,纷纷开展规模种植、养殖,目前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

  因地制宜,落实“一户一策”

  47岁的周德兵是村里有名的懒汉,终日无所事事,每天睡到下午起床。居住的四十平方米两间土房,早被雨水冲刷得破烂不堪,下雨在家还要撑着伞,门前的18分地早就荒了。

  为帮助他摒弃等靠要的“懒”思想,工作队和村里一边深入开展思想精神上的扶贫,一边为他争取了危户改造资金帮他建新房。

  618日,周德兵家的旧房拆掉后开始动工了。仅一个月时间,两间50平方米、粉刷一新的新砖房摆在了周德兵的眼前。“工作队和村里帮我盖起了这么漂亮的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周德兵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跑去买来十几只鸡苗开始喂养,并整理了门前的荒地进行种植。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工作队根据村里贫困户自身条件,先后帮助村里6户贫困户争取了6组山羊,帮助68户贫困户购买了2510只土鸡苗,使这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有了发展项目和收入来源。“帮助村里行动不方便的贫困农户发展土鸡养殖,根据其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提供青年鸡苗饲养,另通过适当培植养鸡专业户和扶持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土鸡养殖,光这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150000元。”周中华为养殖户们盘算着。

  为提高种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发展信心和致富能力,工作队专门邀请来畜牧兽医部门和林业部门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目前,该村已经有18户贫困户甩掉了贫困帽子。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文章: 新疆“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助村企双赢

  • 下一篇文章:
  •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