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宣布论坛开幕。
9月27日上午,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图为论坛现场。
每日甘肃网9月28日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记者晁君杰石建强)9月27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定西市委、市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300余位政商学界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这一主题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开展研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宣布论坛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发表了题为《聚焦精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助力实现全面小康梦》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市委书记张令平分别致辞,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季晓磊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虎成,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晓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国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新文、王成文等出席论坛。
林铎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明确提出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向全党全社会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林铎指出,甘肃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主题,不断完善扶贫开发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进“1236”扶贫攻坚,紧紧抓住持续增加贫困群众增收这个核心,以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等6个方面取得突破;实施“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因户因人精准帮扶、分类施策;整合各类涉农扶贫资金,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和脱贫难度直接切块到县,由县里统筹使用;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贫困省份的推广;推行“853挂图作业”扶贫工作方法,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到“八个准”,村级作战制定“五张图”、贫困农户落实“三本账”。这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使得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2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288.5万人,扶贫成效显著。
林铎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重要指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对接好中央脱贫攻坚政策,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政策水平和保障能力;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培育,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水平,采取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还将借助“中国扶贫论坛”这一平台,紧紧抓住中央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的有利契机,帮助我省尽快补齐农村贫困人口多、产业发展水平低、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等短板,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建星在致辞中说,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张建星说,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全国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在过去的30多年里,定西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定西市在扶贫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正是对我国扶贫成就的深度诠释,在定西举办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具有典型意义。论坛的举办,必将对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围绕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奔小康的目标建言献策、凝聚智慧。
张令平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市基本市情和脱贫攻坚情况。他说,定西是全省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定西的扶贫开发工作走过了以解决生存为主的救济式扶贫、以解决温饱的开发式扶贫和以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的精准式扶贫等历程,逐步探索出一条自然条件严酷地区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
张令平说,中央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的目标,举全市之力狠抓“一个核心、两个关键和三大机制”。“一个核心”就是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中药材、马铃薯、草牧、果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实施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收入。坚持把劳务培训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了组织领导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培训主体统一、师资力量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的“五统一”精准培训模式。“两个关键”就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紧紧围绕走水泥路、用动力电、喝自来水、住安全房等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采取混凝土和钢结构两种方式对C级危房进行加固改造,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目前已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农家书屋、广播电视、重大疾病救助“五个全覆盖”。“三项机制”就是不断健全完善精准帮扶机制、精准投入机制和精准管理机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快推动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目前省市县乡共有1450个帮扶单位4.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全市15万贫困户63万贫困人口,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5亿元。二是建立精准的投入机制,集中全市财力加快精准扶贫,去年全市用于扶贫的支出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0%,对全市33个脱贫难度最大的村每年投入300万元,集中力量补短板。三是建立精准管理机制,严把建档立卡入口关,全面落实省上“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在全市869个贫困村和960个非贫困村建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全面落实省上“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做到村乡县市四级层层把关,坚决防止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现象。
张令平说,这次论坛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开展研讨,必将成为问计问策、智力扶贫的平台,必将成为交流经验、共谋发展的平台,必将成为汇聚信息、创造机会的平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我市精准扶贫问诊把脉、传经送宝,我们将尽快把论坛高端对话的各项成果转化为精准脱贫的有力举措,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努力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
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与会代表围绕“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论坛主办方还公布了组织评选的“中国扶贫•政府创新奖”“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中国扶贫•社会责任奖”三个奖项获奖名单,周铁农、张建星、林铎分别为获奖的单位、个人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