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研究院动态 »正文
扶贫干部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

扶贫干部: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

中国扶贫 2020-12-2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报道 ,作者陈珂

IMG_256

中国报道

看透大政策,过好小日子

 

Q&A

记者:未来农村的扶贫规划将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施行。扶贫干部的角色会发生哪些转变?

IMG_257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雷明

雷明:两不愁三保障实际上是通过雪中送炭的方式,使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则是在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后再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现阶段及以后,扶贫干部主要是在雪中送炭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扶贫干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到自身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把乡村振兴任务分解为产业新、农民富、农村美三个方面。经历了脱贫攻坚,扶贫干部是最了解农村工作的那批人,他们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

 

推动乡村治理迈向现代化

IMG_258

IMG_259

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图为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右四)带领村民维修河堤(6月30日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得力的干部体系做支撑,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可能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2014年4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印发,全国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户贫困户、8962万名贫困人口。这一体量表明,我国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复杂,扶贫思路注定不能是大水漫灌。

一年后,中央下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向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实施以后,一套非常适合打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体系随之建立,特色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村实干。”在这个体系中,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同时又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派出大量驻村干部下沉到扶贫一线。截至2019年12月,已有92万名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奔赴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第一书记23万名。“驻村干部把脱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们不仅帮助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也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建扶贫、干部扶贫作用。”雷明表示,党的领导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是根本保障和根本优势,这种领导作用力通过对扶贫干部的有效组织和配置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农村发展思路的革新上。“有的村干部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由于视野、能力、受教育程度等的限制,在村级经济的发展上是没有什么思路的。而驻村干部大多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接触过新生事物,比较容易产生新点子,让他们加入乡村治理就相当于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雷明分析说,除了扶贫的关键性成效,驻村干部还能带来溢出效应,帮助乡村治理从传统向现代化迈出跨越性的一步,为乡村振兴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基层治理基础。

干中学、学中干

IMG_260

IMG_261

10月7日,在西藏八宿县乃然安置点,驻村工作队队长赤列旺堆(前左五)组织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务工。 

 

脱贫攻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扶贫干部却是“摸着石头过河”。
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优先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每个驻村工作队一般不少于3人,每期驻村时间不少于2年。”“新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一般应为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单位新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中,平均年龄37岁。“我近几年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有老同志,但以年轻同志居多。年轻人一下子从城市去到农村,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融不进去,同时也有很多困惑。他们发现城市里难以注意到或者不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可能就是大问题,比如邻里、家族之间纠纷等。”雷明说。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示范培训和大规模轮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驻村干部培训,近两年来,我国共培训驻村干部290多万人次。“虽然有培训,但还远远不够。更多时候是结合专家学者的调研结果总结方法,以及依靠干部自身‘干中学’。”雷明指出,扶贫干部在刚入村时一般会经历和村两委、村民的磨合期,再到“准村民”的过程。通过走村串户和农民做朋友,逐步熟悉工作路子,再把新想法、新思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处理农村工作日趋成熟,干得好的还会成为农村问题专家,这种成就感很难在原工作单位体会得到。”“所以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从刚开始有所顾虑、要由单位选派,到后来经过层层筛选才能驻村,而且被选上的干部劲头越干越足,任期满后还要主动申请留任。”雷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也正因为在基层得到了扎实锻炼,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广大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普通民众携手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基层“最后一公里”。

稳步衔接乡村振兴

IMG_262

IMG_263

  6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明镇台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精泽(中)与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在台沙村查看新修的防洪堤。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农村的扶贫规划将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施行。扶贫干部的角色会发生哪些转变?“‘两不愁三保障’实际上是通过雪中送炭的方式,使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则是在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后再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现阶段及以后,扶贫干部主要是在雪中送炭的基础上锦上添花。”雷明表示,扶贫干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到自身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越接近尾声,难度就越大。雷明向记者分析说,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怎样帮助剩下的未脱贫地区如期脱贫、如何克服抵达胜利前的懈怠和冒进思想、如何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以实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基础上,乡村振兴怎么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把乡村振兴任务分解为产业新、农民富、农村美三个方面。经历了脱贫攻坚,扶贫干部是最了解农村工作的那批人,他们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雷明说。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