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策解读» 名家观点 »正文
厉以宁:道德力量更能提高企业效率

 

109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北京大学企业家论坛――中国创业者2016峰会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落成仪式”上表示,当今时代,创新不再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而是信息的重组。另外,他还称,道德力量更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家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做到严格自律并且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并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VS自主创新

厉以宁称,20世纪留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实务是“创新”。

据记者了解,“创新理论”是由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主要是想解决经济为什么会增长与波动的问题。该理论认为,经济会呈波动状态是由创新引起的,创新又引发别人的模仿,随后又产生了大量的投资。如果投资不能持续下去,创新就会走下坡路。

熊彼特曾将创新定义为生产要素的重组,而厉以宁则表示,当今时代,我们应将创新定义为信息的重组,只有信息进行重组才能够使生产要素进行有效地重组。以前人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企业家思路不改变,尝试一百次也终会失败,现在“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此外,熊彼特也并没有给创新分类。熊彼特理论的追随者提出应该将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创新,一类是自主创新。

厉以宁认为,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成本和效率是平衡的,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货币等,当技术创新成功后可以申请专利,收取专利费,即使没有成功,损失的也仅是时间、精力等;而自主创新则不同,自主创新的投入与产出的成本和效率不均衡,所付的代价可能“无限大”,最终很可能被代替。“不过,不管这两种创新有何弊端,它们都是社会的带动者和引领者。”他说。

发明和创新又有什么区别?厉以宁称,发明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创新则是科学家发明的产品与企业家合作,将产品引入到市场中来。“当前中国很大的问题就是发明家和企业家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将发明的产品更好地落地。”他表示,“在整个创业创新中,创意是第一步,创新是第二步,创业则是最终落脚地第三步,这三个步骤应紧密联系在一起。”

扩大市场依赖于产品功能的改变

创业者在进行市场探索中,经常面临着市场用户、产品功能定位不准等问题。而厉以宁则表示,市场是可以创造的,而市场的扩大依赖于产品功能的改变。

他还以“三个推销员到寺庙推销梳子的故事”阐述了此观点。第一个推销员到庙里一看,光头的和尚谁也用不着梳子,只好无功而返;第二个推销员到庙里队和尚们说用梳子刮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美容养颜,于是卖掉了十几把梳子;而第三个推销员则改变了梳子的功能,将梳子推销给主持,称可以让善男信女当作纪念品,于是卖掉了上百把梳子。

同样是木头梳子,为什么三个推销员推销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呢?厉以宁说,虽然产品是相同的,但产品的功能却是可以改变的。第三个推销员不仅仅局限于梳子梳头的功能,还发掘了它的纪念品的功能。“所以市场是可以扩大的,而市场的扩大依赖于产品功能的增加。”他说。

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者不再寄希望于通过一件产品得到最大的内心满足,而是“差不多就行”的消费理念,所以消费者才会不断地进行消费,企业也应该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不断调整企业方针和策略,改变企业盈利观念。

道德力量更能提高企业效率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调节是第一重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重调节,第三重调节则是道德力量。厉以宁称,如果没有道德调节,市场会变得紊乱且效率低下。

他说,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率,除了依赖厂房、原料、机器设备等物质技术基础外,还依赖于道德基础。“物质基础能够提高企业的常规效率,而道德基础则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两个基础同时存在,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提高效率。”

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创业者以怎样的智慧才能使如企业做得更大更强呢?“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厉以宁说,“有一个企业家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不要看我从你那里赚了多少钱,而要看你从我这里赚了多少钱,你赚钱越多我就越高兴,这就是智慧。另外,智慧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市场中知道如何规避风险。”

厉以宁还说,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不能混为一谈。同甘需靠制度来进行合理分配,共苦则依靠精神力量来支撑。一个企业家在对待员工时,既要学会用人,也要学会容人。另外,企业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严格自律并且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并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社会变化十分迅速,谁都无法预料到50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不过,道德力量以及社会责任感却是永恒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应该树立的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厉以宁说。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北京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 微信 | 微博 | 相关链接[ 返回页顶 ]
© 2016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